烏來,一個台北人踏青泡湯的去處,其實旅遊性質跟陽明山的溫泉區(北投)差不多,只是一個在北一個在南,但兩者其實有一些不同之處,那就是文化體驗的差異,到陽明山泡湯郊遊,感受到的其實與都會生活差不多,說白了只是在山區泡湯,但是在烏來泡湯踏青,則可以多認識一些原住民文化,以烏來地區來說,應當是泰雅族的範圍。但是我去過烏來幾趟,卻感到有些遺憾,烏來並沒有將這樣的差異當成優勢,反而一直強調舒適樂活的泡湯體驗,湯屋裝潢時髦,這種賣點其實與北投沒有太大差別,因此台北人何必捨近求遠,放著捷運能迅速抵達的泡湯地點不去,反而搭公車搖搖晃晃近半小時,到烏來體驗差不多的泡湯感受?

筆者開頭的評論其實沒有太嚴謹,只是想藉題發揮,批判台灣有太多的旅遊景點,都有極度近似的性質,摒棄自身的獨特性,反而去追求大眾化,如此一來,外地人又何必千里迢迢來觀光?

烏來的原住民文化體驗可以造訪烏來老街的泰雅族民族博物館,但除此之外呢?難道文化體驗就只有博物館?這是我認為烏來觀光做的還不夠的地方。如果你只能蓋一棟博物館,收藏文物來展示,那麼你只是做到最低階的文化呈現。

好的文化體驗是不著痕跡的。也就是置身在烏來,就隨處可見。更好的體驗,則是加上獨特性,也就是只在烏來才體驗的到。但是這種文化體驗在烏來是衰弱的。

我在烏來逛過不少商家,但賣的東西幾乎與其他山區觀光商店沒兩樣。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就能買到,為何要在烏來買?這是我很疑惑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台灣大多數的觀光地區都存在,只是沒人去深思,沒人去批判,也沒人想改變,這正是國內觀光吸引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再者,烏來老街的風景其實很雜亂,南勢溪兩側房舍,中間滿佈密密麻麻的管線,看得令人頭皮發麻,簡直是胡搞。好好的依山傍水,被搞得像蜘蛛網一般,令人傻眼。

我也很困惑,為何只要造訪跟原住民有關的景點,就會有一大堆跟馬告有關的食物,難道原住民只吃馬告料理?不同地區的原住民族,應該不會都吃一樣的東西吧?有這麼巧合嗎?

食物本身就是文化的表現,我相信烏來一定有屬於當地原住民的特色料理,除非是失傳或者是賣相不好。如果我在其他風景區就可以吃到風味餐,那我何必特別跑到烏來吃呢?

烏來的自然風景其實不差,但是都需要遠離人潮才能看的到。不過馬路旁總是有數量龐雜的管線(應該是溫泉水的運輸管線),拍風景照時,偶爾會入鏡,並不美觀。

造訪烏來必看必拍的景點,烏來台車。這是台灣目前碩果僅存的輕便鐵路,早期是林業使用,極具歷史意義,1928年興建,風災時停駛,20178月底已恢復通車。所以目前只要造訪烏來,都能搭乘,非常推薦。

目前只有兩站通行,瀑布站與烏來站。行車速度不高,載運的人數也不多,因為照明設備缺乏,因此營運只在日光時段,夜間停止營業。

我個人認為台車的體驗是烏來很貴重的文化資產,希望以後的觀光發展能持續維護它的壽命,讓更多人知道烏來過去的這段歷史。

烏來瀑布比起十分瀑布,的確沒有壯闊感,但卻多了一絲嬌柔。

烏來的原住民文化表現,除了博物館之外,其實很不顯眼。我只能在橋墩、裝潢、人形塑像上頭找到。

比起彩繪,直接以石塊去雕塑的作品,更符合原住民文化,為何像這類的作品只能隨著時光衰敗,就此埋沒在烏來的發展中?

要到烏來,可以在台北搭運到新店站,再轉公車849號。這是大多數人都會採取的做法,因此新店站候車人潮不少,上車後幾乎沒有位置可坐,要忍受長時間的山路搖晃,絕對不是舒適的體驗。因此我建議在捷運新店區公所站上車,如果人潮還是很多,那麼就直接到捷運公館站候車吧,筆者幾度看過849經過公館站,都是小貓兩三隻,絕對有位置坐。

出去玩就是要鬆,因此在烏來一日遊,就乖乖找一間能泡湯的旅宿吧,至於哪一間比較好,我不予置評,還是老話,看個人預算,預算高的就住好一點,預算少的也別嫌東嫌西。

如果自駕,那麼一日遊可以安排烏來與千島湖,或者拉拉山、東眼山、鴛鴦谷或者是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又或者是直接由烏來單日往返,回新店碧潭風景區,如果季節湊巧,晚上還可以到和美山跟團看螢火蟲,和美山生態筆記(FB官網)定期都會推出和美山的導覽活動,筆者非常推薦參加螢火蟲的夜間觀賞活動,有很詳細的解說,非常有教育意義。

arrow
arrow

    Jerry 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