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絕對、一定需要足夠的行前準備,這一點就跟人要喝水才能生存一樣。由於你本身就是導遊兼旅客,所有導遊和旅行社會幫你處理的,你通通都要做,如果你怕麻煩就去找旅行社吧,自由行跟你無緣。如果你有足夠覺悟,也想要考慮自由行初體驗卻又不曉得該如何下手,那就參考以下將介紹的內容,因為筆者第一次出國就是自由行,許多環節都親自走過一遍,筆者已替你整理好自由行行前準備的checklist,將能更有效率地幫助你"第一次自由行就上手"。
許多人都建議要對當地環境相對熟悉才選擇自由行,否則就很容易當冤大頭、迷路、甚至玩得不愉快、造成夫妻失和、情侶吵架、嚴重點還會被偷矇拐騙搶、上吐下瀉、送醫急救、回台灣隔離檢疫等...。事實上自由行必然要承擔風險,但你先不用擔心,最表淺的理由有兩個:
1. 即使你在國內旅遊,甚至是日常生活,風險都是無所不在的,這一點不會因為你選擇自由行或旅行社出國就消失,即便你選擇治安良好的國家也是如此。為了避免旅遊出現不愉快體驗,應該保持警覺心,並注意衛生環境,才能安心旅遊。千萬不要因為景點過於絢麗迷幻就沖昏腦袋!
2. 所有上述的"負面"體驗會因你選擇的旅遊地點、目的、玩法而異,全都中獎的就屬非常極端的情形。例如你要去海地旅遊,若你單獨一人,就很容易會被搶,也很容易染上傳染病。我聽聞過一名疾管署的防疫醫師,在海地出入都需要有荷槍實彈的保鑣,而且還不保證安全。因此你選擇出國的地點與相對應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可以降低旅遊的潛在風險,因此自由行(即使是初體驗)絕對可以很安全、安心。
因此選擇自由行的地點很重要,有些地方適合自由行,有些地方則否,若你選擇的是比台灣環境更乾淨、治安較好的國家旅遊,例如日本,那麼旅遊的安全措施可能就比較少,若你選擇的是環境更差、衛生習慣比較落後且治安不好的國家,那麼就需要審慎評估安全措施,可能也會需要較高額的旅遊保險。至於安全措施該如何評估,須依照旅遊當地的環境、旅行的目的、旅行的方式來決定。簡單以治安、衛生水準、文化、法律的角度來看:
治安:注意當地是否有竊盜的疑慮,個人財物與行李需要視當地狀況來確保安全性,尤其是護照,一旦丟失會很麻煩。也要留意當地是否有種族衝突、內戰、恐怖攻擊等,由於台灣在國際上相對弱勢,因此一旦遇到麻煩,沒辦法指望政府會幫你脫身,若非必要則不要前往。還有交通安全的問題,特別是搭乘計程車,在國外有案例是搭乘私人計程車被搶劫的慘況,因此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運輸工具也是很重要的考量。
衛生水準:一定要了解當地是否有流行病在盛行、或是風土病。例如日本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地區,因此必須注意防蚊的措施。若你選擇要品嘗當地的特色食物,那麼就要留意當地是否有食物中毒的盛行狀況,例如日本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期間有爆發諾羅病毒的盛行,因此是否要品嘗生魚片或生食,就必須考慮得病的可能性。
文化:注意當地是否有特殊的風土民情,避免造成文化衝突、誤會而導致不愉快的經驗。例如某些手勢在國外被視為罵人的象徵,某些舉動會被視為不禮貌,某些帽子或衣物上的圖樣會被視為是挑釁等,建議詳查當地習俗。
法律:留意當地的法律規範,因為一旦出國就受到外國法律約束,一切行為關係到外國政府的規範來負責任。在台灣合法的行為並不一定在國外合法,這一點一定不能忘記。一旦誤觸他國法律而被捕,就必須履行當地規範負責。反之,在國外合法的東西,例如某些成藥(例如某些鎮定劑),並不一定等於在台灣也合法。
當你已經評估過風險,了解你即將選擇自由行的地點之後,就是規劃旅遊行程的開始。預計旅遊的天數,接著收集你想要去旅行的景點,或許會上網查詢、看別人的遊記,甚至購買實體旅遊書,再來就是交通的規劃,若是沒有大眾運輸系統可以抵達,就必須考量是否租車(但預算會增加),接著就是將景點做編排(還不用急著排定哪一天要去哪裡,而是將位於同樣地區的景點安排在一起),同時間要訂機票+住宿(機加酒),查詢是否可以預先購買當地旅遊的車票(地下鐵、電車、市電、火車、新幹線、JR特急、公車、捷運、觀光巴士等),如果有安排要去遊樂園就查詢是否可以預先訂票(網路訂票有時候有折扣),等機票+飯店都決定後,行程也安排完之後,接著就要煩惱如何選擇旅遊地區使用的網路服務(上網sim卡、分享器等),在整個準備期間,筆者強烈建議要隨時注意旅遊當地的匯率變化,把握時機兌換外幣,這些都準備好之後,自由行就有了成功的開始。
以下是行前檢查清單,將有助於你備妥必需用品,內容均參考自朱家緯醫師於"口袋醫生去旅行"手冊所陳列的checklist,筆者已將這些訊息整理成列表,方便你使用:
STEP 1:取得目的地的資訊
查詢當地旅遊的可能危險因子 | |
住宿情形 | |
停留時間 | |
主要活動及行程規劃 | |
目的地的海拔高度、氣候 | |
當地旅遊警示及相關安檢措施 | |
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疫情 | |
當地可取得的醫療機構或資源 |
STEP 2:證件
護照,簽證及影本 | |
機票及影本 | |
國際駕照及影本(若需要) | |
半身照片2張 | |
1或2張較通用的信用卡 | |
旅遊保險及海外保險單(英文版) | |
緊急聯絡電話(台灣駐外單位、信用卡、保險、學校、住宿地點) |
STEP 3:必備物品
適合時令的衣物(例如前往寒冷的地方應準備圍巾、手套、厚襪等),舒適的步行鞋 | |
防曬用具(例如防曬油、長袖衣物、陽傘) | |
防蚊用具(例如防蚊液、樟腦油、香茅油、蚊帳) | |
個人護理用品(例如洗手液、隱形眼鏡清潔液、濕紙巾、衛生棉[條]等) | |
個人健康卡或英文病歷摘要、各國緊急求救電話 | |
特殊藥物之醫師處方證明(例如針劑胰島素、氣喘用噴劑等) | |
足夠量的長期服用藥(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 |
疫苗(出發前4~6週請向醫師諮詢,可前往旅遊門診諮詢) |
STEP 4:考慮攜帶的醫療用品、藥品、特殊用藥(非必要)
無菌紗布、免洗手套、繃帶、膠布、ok繃 | |
生理食鹽水、優碘(清洗消毒傷口)、四環黴素眼藥膏、蘆薈露(曬傷用) | |
剪刀、安全別針 | |
口服電解質片(補充水份及鹽份,登山必需品) | |
溫度計 | |
保險套 | |
退燒止痛藥(例如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ID]) | |
腸胃用藥(例如止瀉藥物、胃藥、軟便藥) | |
抗組織胺用藥(過敏、止暈、鼻炎) | |
鎮靜安眠用藥、眼藥水 | |
外用抗生素藥膏 | |
止癢藥膏 | |
瘧疾預防用藥 | |
預防高山症用藥 | |
調整時差用藥 |
最後,請依照個人健康狀況(牙科、眼科、懷孕等),向醫師諮詢尋求旅遊建議。
可參考的外部資訊:
1. 我在上述引用的資料來自於"口袋醫生去旅行",那是一本由疾管署與台大醫院合作的旅遊醫學手冊,內容十分實用,是公開資訊,所有人都可以在疾管署國際旅遊區或台大醫院家醫科網站內找到連結(請按此前往網站),有需要的人請多加利用。
2. 至於上述清單中所提到的"當地傳染病疫情"和"旅遊警示"等資訊,可上疾管署"國際旅遊與健康"專區查詢,裡面已經整理好各國的重要疫情資訊,以及各國旅遊須知的小提醒,包含是否需要提前施打疫苗、預防用藥等訊息 (請按此前往網站)
北九州其他景點介紹:
長崎市再訪-哥拉巴園(グラバー園)之3-絲蒂爾紀念學校、自由庭、哥拉巴故居